News slide

新闻咨询
  • 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约200多种,加工制剂500多种,原药生产40万吨,居世界第二。 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得病虫草害物种的抗药性增强,同时,导致耕地土壤酸化 、土地流失、水源污染加重,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加上近年来,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畜禽粪便乱堆乱排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我国生态环境叫急。 水、土本是农业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如今却成了阻碍其发展的最大因素,面对当前的难题,我国农业该如何继续向前迈进呢? 中医农业或许是农业发展又一个新的突破口!也会成为农业的下一个风口!那什么是中医农业到底是什么?所谓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 改善土壤污染 中医不仅能医治人类的疾病、保障人类的健康,...

  • 摘要: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近日表示,2020年要支持6000多个试点村发展乡村旅游... ... ...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近日表示,2020年要支持6000多个试点村发展乡村旅游。现在在全国开展厕所革命,未来三年要支持各地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5.7万座,相当一部分是在农村地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部署改革创新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工作。《意见》中指出,旅游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提出6方面、26条具体措施。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和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主任石培华,进一步解读了如何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 与31号文、41号文相比,这次政策含金量更高,这次文件是直接针对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发挥旅游业独特的战略支点作用,...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数千年的生息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根据独特多样的自然条件,凭借勤劳与智慧,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不仅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由此衍生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为中华文明沉淀了深厚的根基底蕴。   传承至今的农业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协调、绿色发展理念,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现实启示意义。如何挖掘、保护和传承好这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能为人类生态文明发展提供哪些智慧?让我们听听两会代表委员怎么说。   本报记者吴佩施维白锋哲   见过红河哈尼梯田的人,无不被它的美所震撼。这片古老的“世外之田”,...

  • 本网讯  “春分”已过,“清明”将至。农谚讲,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当前全国由南向北全面进入春耕生产大忙季节。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和各省反映,今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强指导,强化措施,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努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春耕生产进展顺利。   今年春耕生产有五个特点:一是夏粮生产基础较好。今年冬小麦面积基本稳定。因晚播面积大,小麦越冬前苗情长势差于上年、差于常年。立春后,光温水匹配较好,加之各地早抓早管,落实促弱转壮措施,苗情转化升级较快。专家田间调查分析,返青一、二类苗比例80.3%,比越冬前提高6.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6.0个百分点。二是结构调整势头良好。各地加强政策宣传,强化信息引导,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呈现调优态势。无效供给减少,...

  • 本网讯(见习记者 王岩)“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1号文件描绘的美好图景犹然在耳,又一个让8亿农民振奋的好消息就带着两会热议的余温,翩然而至。   3月26日,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指导,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世界亲土种植联盟联合主办,金正大集团、正大集团、金丰公社等联合单位承办的“亲土种植 富养天下——守护亿亩良田,践行乡村振兴”大型公益行动启动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该会议描绘了一幅让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的亲土种植新图景。   “亲土种植 富养天下——守护亿亩良田,践行乡村振兴”大型公益行动活动现场   亲土种植:告别“失望的土地”奔向“希望的田野”   土地,是农业之基,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农民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不知从何时起,曾经母亲般的土地开始让农民失望...